中国国有企业占GDP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国有企业占比95 中国国有企业占GDP

中国国有企业占GDP

2023-03-24 1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国有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是多少? - 知乎

答非所问的人太多了。

2020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632867.7亿元,其中中央企业353285.6亿元,地方国有企业279582.1亿元。GDP是101.5986万亿元。中国国有经济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例是62.29%。

-----------------------------------------------------------------------

问数据出处的人很多啊,给大家网址吧,记得点赞关注我,20年的自己找

21年最新的数据

财政部2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称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保持增长,国有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755543.6亿元,同比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9.9%。其中中央企业417279.3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7.8%;地方国有企业338264.4亿元,同比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12.7%。

1—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5164.8亿元,同比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12.1%。其中中央企业28610.0亿元,同比增长27.0%,两年平均增长12.4%;地方国有企业16554.7亿元,同比增长35.9%,两年平均增长11.5%。

1—12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53559.9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中央企业36234.1亿元,同比增长14.0%;地方国有企业17325.8亿元,同比增长22.6%。

12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3.7%,上升0.3个百分点,中央企业67.0%,上升0.5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61.8%,上升0.3个百分点。

------------ps---------------------------------------------------

可以计算出21年比20年,国企收入增加14.3万亿,其中央企收入增加7万亿。

GDP从101.6万亿增加了114.3万亿,增加了12.7万亿。

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民经济中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巩固、发展,如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中国有资产部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控制力),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不是量的优势)。

中国10年GDP增长63万亿,手握46万家国企,美国国企仅有17家_腾讯新闻

近些年国内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上涨,在2010年时,我国便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此后便一直凭借自身实力长期稳居第二之位,其地位仅次于美国,那我国的发展速度究竟有多快呢?

2010年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而在这一年我国也将日本从第二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超日本GDP2.4万亿。

此后我国更是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

,这也意味着

这样一份发展速度堪称世界之最,在这份高速之下,近些年来我国与美国之间的GDP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再次创下一个新纪录。

虽然目前美国的成绩还未公布,但已经有不少专家预测表示,

,差距再次缩小。

当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各大实力企业的贡献,根据相关信息,

随着我国国企数量的不断增多,基本上在各行各业中都可以发现国企的身影,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国企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这多达46万家的国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能很多人在看到这里之后也会感到疑惑,美国目前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为何国有企业数量却少得可怜呢?

其实会出现这种局面,和两个国家的属性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美国在企业设定方面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按照其相关规定,

而且在美国看来,每个行业有一个国企代表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国有企业数量比较少,只有17家,

从这方面来看,民营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那既然如此,为何我国不参照美国的发展路数,缩减国有企业规模,将其转变为民营企业呢?

我国之所以没有按照美国的路数走,自然也是因为其发展模式并不适合,要知道在我国经济发展早期,国内民营企业还未崛起,国有企业则撑起了一天片,

此后国内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它们的存在为国内增添了新的发展活力,可这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的作用就随之减弱,我们就以电力发展这一方面为例。

如今国家电网是我国电力的主力军,

,随着国家电网的发展,

更主要的是国内用电量持续上涨,但为了利民惠民,其电价却在逐渐降低,在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特殊时期,由于大面积停工停产,

可在亏损的情况下,

,试问如果不是国企,哪一家私营企业可以做到如此程度呢?

所以在我国境内,即便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活力,但国企的存在更有利于社会稳定,两个性质的企业同步发展才是王道,大家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呢?

国企对中国GDP和就业的贡献有多大_中国改革频道_财新网

  庞大的国有经济是中国经济一个广为人知的特色。但是,国有企业对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因为现有统计数据没有对此提供直接的答案,本文试图作一些估算。

  

  国家统计局在其网站和《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没有按所有制对GDP做分解。很多研究因此试图通过估算各种所有制成分对GDP的贡献来理解中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比如,2000年,当中国的私营企业开始快速增长时,世界银行集团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2000)在一项研究中把中国1998年的GDP分成了三个部分:国有经济37%,集体经济12%,包括农户在内的私营经济45%。尼可拉斯-拉迪在研究本世纪初期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时(Lardy, 2014),对相关的统计数据分行业做了详细分析。更为近期的研究是卡斯滕-霍尔兹(Holz, 2018)的一篇论文。按他对各行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份额的估算,国有企业在2015年GDP中的比重是39%。

中国的国有企业对 GDP 和就业的贡献有多大How-Much-Do-State-Owned-Enterprises-Contribute-to-China-s-GDP-and-Employment - 豆丁网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分享于2020-06-14 11:31

暂无简介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荐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国资报告:2019中国大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12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新的调整和变革。其中,大企业的发展变化比较具有代表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奋如百蛰乘春雷”,自此之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遵循。

2019年,中国大企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在世界500强入围数量上首次实现对美国的超越。在转向高质量过程发展中,中国大企业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提质增效做出了应有贡献。

值得关注的是,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相比,中国大企业所具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视。

201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世界经济格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世界经济增长3.2%,增速与上一年持平;国际贸易增速放缓、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低迷;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速回落,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只有美国经济增速表现出上升趋势,欧元区和日本等其它经济体均出现增速回落现象。

这一年,中国经济面临外部贸易摩擦升级与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承受着内部结构性调整与动能转换的严峻挑战,总体上保持着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GDP增长6.6%,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发展质量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等新动能持续积累,发展的韧劲与潜力进一步增强。

在上述背景之下,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的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也迎来了新变化。

与2018年相比,今年上榜的500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2.7万亿美元,同比增加8.9%;总利润再创纪录,达到2.15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4.5%;净利润率则达到6.6%,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1%,都超过了去年。

从国家看来,中国内地和美国两国企业已经占世界500强将近一半,合计数量为237家。日本上榜企业为52家,上榜企业保持稳定;德国有29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减少3家;法国有31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增加3家;英国有16家企业上榜,比上年减少4家,近四年来持续下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9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从上年的120家增至129家,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一举超过了美国(121家),这也是世界500强榜单中首次有其他国家企业数量超过美国。财富中文网称之为“历史性的突破”。

129家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上榜总数为88家,由国务院国资委出资企业共有48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分列2019世界500强榜单的第二位、第四位、第五位。

来自内地的民营企业有28家,其中3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前100强;平安保险再次排名世界500强第29位,华为由72位上升到61位,太平洋建设集团位列97位。

从效益来看,中国公司在销售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上已经扭转了近年来的下行趋势。

与世界500强横向比较,2018年,中国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与净资产两项指标也与世界500强上榜企业数值基本持平;与传统经济大国的上榜企业相比,上榜中国企业在销售规模和资产规模已经不输日本、英国、法国与德国企业。

从世界500强新上榜的公司来看,2019世界500强有25家企业首次上榜或重新上榜,其中13家中国企业再次或首次上榜,数量上与上年持平;12家来自中国内地,1家来自中国台湾。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500强新进企业最重要的培育摇篮。

值得关注的是,上榜中国企业排名整体上升。有24家中国企业进入前100强(内地企业23家),其中有11家进入前50强(内地企业10家)。

129家上榜中国企业中,除13家新进榜企业外,有84家中国企业排名上升,平均上升了31.9个名次,其中75家内地企业排名平均上升了34.0个名次;有26家中国企业排名下降,平均下降23.5个名次。排名上升的企业明显多于排名下降的企业,且平均上升幅度远大于平均下降幅度。

部分领域企业地位更为突出。2019世界500强中国内地企业涉及到28个行业。在这28个行业中,中国企业有35家进入行业前三,比上年多3家,尤其是在商业银行、工程与建筑、房地产3个行业,中国企业囊括了行业前三;炼油、金属产品则占据了行业前两强。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为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综合国力,我国正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当前,公众对于中国企业的主要业务、发展情况还相对比较陌生。加上世界500强以营收为主要参考的指标体系,往往容易让人联想到入选企业的“大”而忽略掉“强”和“优”。

为了让更多人见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7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亮出“世界500强”名片,包括名称、绰号、籍贯、年龄、属相、体重、特长、座右铭、专利、排名等元素。

除了一些基础信息,这次名片重点展现的是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比如绰号空中造楼机的中国建筑,2019世界500强排名第29位,特长是“举高高,技术流搬砖”,座右铭是拓展幸福空间。

绰号“基建狂魔”的中国铁建,排名第59位,特长是“修过的路特别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2项,詹天佑大奖101项。

绰号“光明守护者”的南方电网,排名第111位,“体重”一栏写的是: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54亿人。

绰号“草根小料”的中国建材,排名第203位,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和新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拥有发明专利2765项……

48家中央企业集体发声,格力、冀中能源、物产中大、陕西延长石油等地方国有企业也积极响应,恒大、京东、小米、碧桂园等民营企业也积极“举手发言”,以风趣幽默的“网言网语”向网友递上名片。

有网友表示“好多国企还是第一次知道他的历史”“你不说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厉害的”。中国企业的“开脑洞”的自我介绍,也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

网友用“接梗”的互动方式,表达了对企业的关注和喜爱:“希望有一天可以给爸爸打工”“我估计中核介绍就是:技术流烧开水”“优秀的人都喜欢默默无闻”“强大的国企真的能让人安心”“校招要瞄准这些了”……

借助新颖的形式和内容,“递名片”巧妙地实现了“科普”,将企业形象更加清晰、具象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这一系列“名片”的传播引发了轰动效应。8月2日,人民网、新华网、环球网、中经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了这次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晒名片的行动,盛赞他们在“做强做优”方面的努力。

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多是中国企业中的“尖子生”。相对来说,中国企业500强或许更能体现中国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2019年9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连续第18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等榜单。

这些榜单涵盖了我国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共计1082家大企业,是包含8.48万家子公司、4.35万家分公司、参股2.24万家企业的企业生态群体。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介绍(下称“课题组”),2019中国企业500强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规模稳健扩张,经营绩效稳中向好,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研发投入与质量持续改善,国际化稳步推进。

从营收来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79.1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1.14%,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利润来看,实现净利润35320.95亿元,较上年增长10.28%,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

从入围门槛看,较上年提高了16.36亿元,达到323.25亿元,但升幅继续回落。

从资产规模来看,较上年增长9.08%,达到299.15万亿元,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

从资产负债来看,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3.7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非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2.66%,同比下降0.62个百分点。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2019中国企业500强主要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

第一,实体企业绩效趋于好转,非银企业与银行盈利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33家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为12.01万亿元、1.71万亿元,分别占全部企业的15.18%、48.30%。其中,19家银行的净利润为1.4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的41.50%,银行在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中的占比持续回落。

2019中国500强中非银行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为8.34%,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银行净资产利润率为12.38%,降低了0.48个百分点;一升一降,非银行企业与银行净资产利润率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二,千亿级企业明显增多,兼并重组重回活跃轨道。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94家,比上年的172家增加了22家,增加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这194家千亿级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62.1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的78.52%,占比提高了2.8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137家,比上年增加12家;民营企业57家,比上年增加10家。

2019中国企业500强中共有182家企业报告了2018年并购重组数据,报告企业数比上年增加了23家;合计报告并购重组次数1000次,比上年增加了178次。所有制方面,国有企业是并购重组主体,104家国有企业完成了613次并购重组;从企业平均并购次数看,国有企业为5.89次,高于民营企业的4.96次。

第三,结构优化稳步推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从进退榜企业行业结构看,大企业群体向产业链中高端持续迈进。2019中国企业500强51家新进榜企业中,保险业、多元化投资业、商业银行业、多元化金融业企业分别有3家、3家、2家、1家,扣除1家退榜保险业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的金融行业企业净增加了8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步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

战新业务较快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做出积极贡献。2019战新企业100强的入围门槛为132.9亿元,共实现战新业务收入6.1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7%,占企业全部营业收入的37.2%;实现战新业务利润3565.4亿元,较上年增长4.4%,占企业全部利润的46.0%。战新业务的发展,对相关企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转型升级,做出了较为显著的贡献。

第四,研发投入增长较快,专利质量明显提高。2019中国企业500强有426家企业提供了研发数据,合计投入研发费用9765.48亿元,与自身同口径比,426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大幅增长了21.71%。企业研发投入意愿有所增强,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较高,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为13.44%,航空航天业企业为5.84%,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企业为5.54%,工程机械及零部件业企业为4.99%。从地区看,广东省企业研发强度为3.80%,在所有区域中继续明显领先。

2019中国企业500强专利总量中,发明专利占比为36.61%,较上年提高了0.45个百分点,发明专利占比已经连续6年逐年提高,专利质量稳步提升。其中,华为继续在专利数量、发明专利数量方面保持领先地位。

第五,跨国经营持续推进,国际化布局持续优化。2018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的57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0.3%。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占比分别为37%、15.6%、8.8%和7.7%,显示出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同时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海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2018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总额的13%,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俄罗斯、柬埔寨、泰国和阿联酋等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7721份,新签合同额1257.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8%。

第六,品牌与创新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9全球品牌500强中,中国品牌所占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3%升至2019年的19%;共有77个中国品牌上榜,比上年增加了11个,上榜中国品牌数仅次于美国;其中有21个品牌进入了100强,9个品牌进入了前20强。

中国上榜品牌总价值增至13074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占全球品牌500强总价值的19%。中国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也进入了前十名,分别名列第八和第十位,华为、中国平安分列第十二位、第十四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态势,位列14,排名再创新高,是前20位中唯一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

从企业发展实践结果看,我国大企业在效率与效益上虽然有所提升,但与欧美国家大企业在效率效益上的巨大差距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改善。

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为9.65%,尽管与上年500强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改善,但与美国500强相比,在盈利能力仍有很大差距。

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比当年世界500强低2.68个百分点,比当年美国500强低5.51个百分点。

从长期趋势看,除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企业受危机影响较大,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中国企业500强盈利能力在短期内领先于世界500强、美国500强外,其他年份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一直都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

自2012年榜单开始,中国企业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就低于美国500强,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甚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自2014榜单开始,世界500强的净资产利润率也一直都高于中国企业500强。

在人均净利润方面,中国企业500强也同样远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这一盈利能力方面的差距,显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大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延缓了企业转型的进程。

导致这一盈利能力巨大差距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企业技术能力上的差距,以及国际品牌塑造能力上的不足,这使得中国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偏低,竞争实力偏弱,只能依靠低价格、低利润来提升竞争力。

同时,低利润则又可能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低端锁定,进而导致中国企业无力去推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相关战略。对中国大企业来说,迫切需要打破这一不利循环的制约,增强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潜力与动能。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500强所体现出来的整体发展情况并不容乐观。我们应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勇于接受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大挑战,核心技术、基础材料是持续发展的关键短板。

近年来不少媒体就我国当前尚不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了盘点,发现我国在光刻机、光刻胶、芯片、操作系统等诸多领域,都存在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

全球顶尖精密仪器前25强基本上被美日德垄断,激光显示的投影机核心成像器件被美国和日本所把持,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在高端机床、火箭、大飞机、发动机等尖端领域,虽然部分零件实现了国产,但生产零件的设备却受制于技术,95%依赖进口。

而企业是否提前制定有应对预案,则成为决定企业持续运营受冲击程度的关键。我国技术追赶的步伐越快,欧美国家的焦虑与猜忌也就越严重,未来基于核心技术而对我国企业采取打压措施的可能事件也许会进一步增加,相关领域的企业必须对此有所预判。

材料也是我国工业生产领域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短板。中国科技被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都是材料问题。

据统计,全球总共有约130种关键核心材料,其中32%我国完全空白,另有52%依赖进口。相关领域的中国企业,它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对进口原材料进行后续加工,或是采购国外零部件进行集成装配。这导致一方面中国企业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经营也完全受制于国外材料供应方,中国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用的地位。

第二大挑战,贸易摩擦与逆全球化阻碍国际贸易增长。

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至2018年的30.51万亿元;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

据估计,在过去20多年来, 全球贸易总量每增长2个百分点,都能带来约1个百分点的全球经济产出增长。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的回魂与贸易摩擦的频发,严重阻碍了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这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尽管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全球共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存在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贸易保护主义也时有抬头,导致贸易摩擦频繁爆发。如果最终真的演变成全球性贸易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可能是灾难性的。

第三大挑战,债务违约与不良贷款增加成为金融稳定的暗礁。

债券违约不仅影响违约企业本身存续发展,也会对资本市场与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对金融环境的稳定产生扰动。

Wind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123只违约债券、1198.5亿元的违约金额。2019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违约事件较2018年继续大幅增加;共有96只债券发生违约,比上年同期的22只增加了74只,暴增236.4%;2019年上半年新增违约企业共计19家,共涉及147.1亿元的首次违约债券余额;其中民营企业为18家,占比达到94.7%。

显然,尽管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债券违约还不足以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及金融稳定与安全,但对债券违约事件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已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消除引发企业债券违约集中爆发隐患。

近年来,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突出隐患。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3%,连续六年上升,创下10年来新高。

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上升,既反映了企业运营状况的恶化,也表明了银行资产安全程度的下降,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具有不可轻视的负面影响。

对商业银行来说,发生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可能是必然的,合适比例限额下的不良贷款率也是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但一旦不良贷款持续上升且超过安全红线,则会恶化商业银行流动性与经营安全。

如果系统重要性银行,或者是商业银行普遍性出现不良贷款率接近甚至越过安全红线,则可能会引起金融系统的动荡。

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遵循。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企业积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采取措施,力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发展道路,切实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实现企业在效率与效益上的改善。

在企业自身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为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有利条件;包括持续减税降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提供有助于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企业近年来所取得的进步,毋庸置疑。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在看到企业做大的同时,应看到在做强做优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我们也不应妄自尊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差距,正视差距并直面挑战,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才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题中之义。(《国资报告》记者 任腾飞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研究员 高蕊)

【责任编辑:张晓哲】

中国民营企业占gdp比重_中国2018年民营经济占比多少_有活无忧

1、2018年国有企业总产值占GDP的百分之多少

中国国有企业表面上占gdp比重逐渐下降,已至4成左右。但这是只是表面上的形式改变,

从未退出市场,表面上吸纳民营资本,但实质控制企业的还是政府,这可能只是让垄断的形式更为复杂,而非减少垄断。

2、请各位帮忙找一下:

和国有企业在社会总资产的比重,民营经济总量占GDP比重 最好是历年的数据

你要找的东西,很多的都是政府内部资料,没有办法帮你找到的,就是找到了,也是虚数,不知到你干什么用,你要是有认识你们当地统计站的话,他们哪里有这些数据!

以下是从网上找到的,你看看是不是能用!

2011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指出,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今年1—4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5.1%,民间投资占57.7%。与2003到2010年平均值相比,政府投资占比下降了8.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占49%;三资占15%,剩下的是国企。

民营的,我通过国家统计局查询了三个年度的国有企业的,2000年占60.99%,2001年占59.19%,2002年占59.3%,从2007年到2010年的,分别是:56.5%,58.99%,60.3%,60.31%内部网站可以查的到!

3、2017年,我国民营经济占比国内GDP是多少?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2726.3万家,个体工商户6579.3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占比超过50%;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吸纳城镇就业超过了80%;对新增就业贡献的占比超过90%。

2017年中国民间投资超过38万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中国2018年私营企业生产总值GDP

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发布消息,初步核算,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

按2018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13.6万亿美元。

5、民营国企合资外资对中国的经济贡献最大占到中国的GDP比率是多少呢

我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和利用较长时期内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外资战略、方针和政策。1.积极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充分发挥外资在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张和弥补外汇缺口方面的作用,发挥外资并购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加大外资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力度,推动国内企业与国

业的对接,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2.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充分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更应通过自主开发和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提高国际分工地位,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把技术进步的主要立足点由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服务企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电信、金融保险、商业贸易、零售业等服务行业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大量外资进入这些行业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所以,应加快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打破政府对金融、电信、供电、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高度垄断的格局,积极把服务业向民营化和地方化方向拓展,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对其它竞争性行业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推动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保险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4.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推动西部地区引资的步伐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是重要的选择。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对国外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美国宝洁、微软等近40家跨国公司已在四川投资设厂,世界500强中已有32家在西安设立分公司、合资公司或代表机构等。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速度将不断加快,成为新一轮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因此,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放宽西部地区在一些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积极吸引外商参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和生态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引资,开发优势资源,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5.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合理调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将外资规模控制在经济建设需要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合理区间。实施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重视考核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就业贡献、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项指标,克服片面追求引资数量的倾向;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法制以及国际惯例,进一步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可制定《反垄断法》和《并购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投资流向、企业股权比重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法律措施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6.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正确选择国际投资进入方式,在国际竞争中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和民族工业的“航母”。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建立跨国战略联盟,培养国际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制定支持企业跨国经营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跨国经营争取比较好的待遇和条件。应积极推进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国际关系平台,为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中国经济中,国有经济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国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综观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国家目前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国有经济作为社会公平均衡的物质保障,实质上是为社会弱势阶层保留的最后“一块蛋糕”,对国家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经济体,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对未来的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既不走全部国有化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全面私有化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时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动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一个国家经济全部国有化肯定没有效率,经济命脉完全被跨国公司掌控肯定十分悲哀,经济全部私有化肯定十分无奈。提出实现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的观点,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多元结构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国家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采用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恒天集团自身发展实践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其一,从世界范围内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采取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不一定成功。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也就是采取以私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成功的主要是西欧、北美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成功的国家,加在一起也就是二三十个国家,其中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国最为发达,这些国家GDP占全球的将近一半,人数只占15%。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这些国家率先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而同样是以私有经济为主体发展的南美、南亚和非洲等国家,经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放弃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道路的东欧各国,并没有像当初设想的那样迅速步入到富有国家的方阵里来,这至少说明以私有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绝不是万能良药。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分析研究自身的国情,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完全、纯粹的私有经济,一部分国家也有国有企业,而且法国、英国还一度很流行国有企业。在欧洲,多国政府拥有控制权的空客公司到现在也还被认为是打破美国垄断的“最成功国企”,日本、韩国在二战后实施赶超战略时,国有企业在经济崛起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官民合作”的形式被沿用至今,成为维系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现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出现问题,原因很多,但根源在于单一的私有制无法解决政府权力与私有资本之间的制衡,看似拥有成熟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政府权力与大规模的私人资本在配置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过程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占有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状况下,政府的收入支撑不了为满足社会保障而需要的支出时,矛盾突显,为此英美等国家政府先后以各种形式向大型金融企业和制造企业注资,“国有企业”数量明显增长。现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许多人士都认为,“混合经济”应当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常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只要做大做强,都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贡献者,都是全球竞争的参与者。其二,从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三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主要是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股力量支撑的。据统计,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1.2%和20.1%。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这三种经济成分基本上各占1/3,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结构,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共同缔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应当说,对国有、民营和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分别作出的独特贡献,人们一般并不持有异议。之所以近年来人们对“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争议很大,关键是对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就是采用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有不同看法。在有些人眼里,国有企业应当完全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让位于民营企业发展,这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结构成分中,并不是非国有即民营的“楚汉相争”,而是国有、民营和外资的“三国演义”。国有企业一旦退出,民营企业就必然代替吗?恐怕未必。这需要搞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

6、中国2018年民营经济占比多少

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 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据统计,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 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中国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 从经济的贡献看,截至2017年底,中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7美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

7、中国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重

1.改革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

建国以后,在“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原则指导下,通过三大改造和对农村合作经济的升级、过渡与合并,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公有制经济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建国初期(1952年)的44.7%,迅速增加到1957年的73%,并很快达到几乎100%的地步。此后20多年中,我国所有制结构在保持这一初始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小幅调整。其中,作为公有制经济主体形式的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在大约80%左右;具有“准国营”性质的集体经济的比重有所增长,从1965年的9.9%逐步增加到1978年的22.4%;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则处于几乎被消灭的状态,外资经济也因这段时期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一直近于零水平。总的来说,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所有制结构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以排斥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单一的”公有制为特征的(注:文采用的各种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7)》,或是根据年鉴的数据直接计算而来。)。

2.改革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导下,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各经济成分的绝对规模看,随着我国经济近20年来的快速增长,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以及外资经济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5年(注:此处之所以采用1995年的数据,是因为1996年我国各经济形式工业总产值的统计口径已作调整,1996年的数据与以前的数据缺乏可比性,另外也缺乏两种统计口径之间比较可靠的换算参数。详情参见《中国统计年鉴(1997)》第413页表12—3的注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以平均每年约18%(未扣除物价指数)的速度,从3201.4亿元增加29504.8亿元;其工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约15%(扣除物价指数后,该指标可达7.6%左右)的速度,从3289亿元增加到31220亿元。与改革前相比,国有企业的资产净值和工业总产值均增加了9倍左右。集体经济的增长幅度还要大一些,其工业总产值1978年为948亿元,1990年为8523亿元,1995年为33623亿元,在18年中增长了约35倍,扣除物价因素后,其增长幅度仍可达到约每年19%的水平。个体和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由于增长基数小,增长速度更加迅猛,从1980年到1995年,其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达到每年平均约50%的水平,到1996年底已达到39232亿元(按新口径统计的数据),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一支引人注目的生力军。外资经济在经历了80年代的起步探索阶段以后,在90年代也进入高增长阶段,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1996年,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1748.84亿美元,总产值也达到10972.8亿元(1995年当年价)。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形式在资产规模、总产值等总量指标方面都呈现出全面增长的势头,这是我国经济近20年来的快速增长的具体体现。

(2)从各种经济形式在国民经济中相对地位的变化来看,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以下特征(注:有关数据请参见本文的附表1。):首先,国有经济的份额有所下降。1978年,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为77.6%,1990年为54.6%,1994年为37.3%,1996年为28.5%。80年代平均每年下降约2个百分点,90年代后,下降速度有所加快,平均每年下降约4个百分点左右。其次,集体经济的份额有所上升。上述年份相应的比重指标分别为22.3%、35.6%、37.7%和39.4%,平均每年增长约0.8个百分点。集体经济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国有经济相对比例下降而导致的公有经济相对地位的下降,同时也使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后,个体、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升较快,其中,城乡个体经济工业产值在总的工业产值中的比重,1985年为1.8%,1990年为4.8%,1994年为10%,到1996年,这一比例已达到15.5%左右,平均每年增加近1.5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刑(包括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也保持了每年将近2个百分点的增长,到1996年,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已到16.7%。

(3)从流通领域考察,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特征,与前述从生产领域考察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基本相同。首先,各种经济形式的绝对规模都有明显的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各不相同。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6年,国有单位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从851亿增加到6745.1亿元,增加了8倍;集体单位从674.4亿元增加到4567亿元,增加了7倍;个体经济的增长更加迅速,从2.1亿元增加到7923.8亿元,平均每两年翻一番,共增加了3000多倍;其他经济形式(包括私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经济)的增长幅度也十分惊人,从1978年到1996年共增加了174倍,达到5413亿元。其次,从各种经济形式的相对比重看,国有和集体经济的比重都明显下降,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则明显上升。1980年,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和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与个体和其他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大致为20∶1,1990年大致为7∶3,1996年为9∶11(注:请参见本文的附图1和附图2。)。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成为消费品流通领域举足轻重角色。

3.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背景和原因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是在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由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共同促成的。

首先,思想领域的解放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第一推动力。改革开放以后,“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标准逐步为“生产力标准”所取代,以此为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生产力背景的深刻分析,明确肯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历史地位,这就为我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理论领域也有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不仅区分了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和实现形式,打破了国有只能国营的传统观念,还进一步提出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理论,为所有制的深入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思想领域的解放和理论领域的突破,在明确了公有制经济的变革方向的同时,明确肯定了非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为其发展开辟了空间,使非国有经济的规模扩张,成为推动我国所有制结构变革的现实动力。另外,由于肯定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类原来“水火不相容”的经济形式之间,有了一个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产权组合,实现所有制形式多元化的机会,而这又直接决定了我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变革方向。

其次,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创造了现实条件,可以说,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经济形式的不均衡发展实现的。由于体制或制度特性不同,不同经济形式与市场机制之间契合程度,以及在市场条件下的发展能力是不同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起来的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其本质特征是与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相背的,另外由于体制转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一直未能取得与市场经济很好适应的有效形式,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非体制性原因,其增长潜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仅总量规模的增长幅度低于其他经济形式,经济效益总体上也处在较低水平。集体所有制经济相对来说,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要高一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好一些,其增长速度较国有经济为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意义的是,集体经济的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定上弥补了国有经济地位下降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影响。个体和私营经济,从其制度特性来看,是与市场经济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市场导向的改革,不仅调动了个人增加收入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更为他们提供了创造和积累财富的广阔空间,从而使个体私营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正是由于不同经济形式市场适应能力的差别,才使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得以实实在在地发生。“适者生存”的竞争原则,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示。

再次,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既是所有制结构变革的结果,也是所有制结构变革的原因。因为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如果没有经济增长所创造的经济剩余来缓解各经济形式之间在调整中的利益矛盾,前述调整过程是难于发生的。正是伴随着经济增长而来的分配结构的调整,通过产出增量的合理分流,才使得各经济形式在整体增长过程中,非公有或非国有经济能通过更快的增长实现所有制结构的顺利调整。

最后,从微观角度考察,国有经济部门的历史包袱沉重,如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多,负债率高,设备普遍老化,另外,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和社会责任也大于其他类型企业,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国有部门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尽管也存在对国有企业的政策优惠和对其他经济成份的“所有制歧视”,但总的看,制约国有经济增长的因素更强一些。

陈了上述原因和机制,其他的原因如国有资产的流失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程度和方向产生了影响。

二、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征

同改革之前和改革初期相比,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所有制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个体、私营经济,已占据了一方天下。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全国个体工业企业达621万户,个体建筑业企业为67191户,分别占全国的77.2%和62%,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5.5%和28.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个体经济的投资总额已达到3211.2亿元,占全国的14%。从就业角度看,到1996年底,城镇个体经济中的从业人员已达到1709万人,农村个体经济的从业人员达3308万人,占全国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7%。与此同时,一部分靠个体工商户自我积累、扩大经营规模转化而来的私营企业破土而出,到1996年底,我国城镇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620万人,乡村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551万人。私营建筑企业的收入为23.1亿元,利税1.5亿元,工程结算利润23186万元。流通领域,个体私营的批发、零售贸易业网点达1412万个,占到全国的89%以上。在餐饮业等服务性行业,个体私营经济也已居主体地位。

其次,混合所有制经济由萌芽到发展,已成为我国所有制结构中极富活力的生长点。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变革过程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萌芽和发展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特征更加突出。据统计,在农村,供销合作社1990年已发展到63.8万家,固定资产原值达304.4亿元,商品零售总额达128.06亿元。农村信用合作社1990年发展到34.4万个,存款余额比1978年增长了11.9倍,达到2144.9亿元,到1996年,其营业收入达28.2亿元,是80年的25倍之多。此外,乡村联营企业和农村中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在城市,以各种形式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特征的混合经济也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我国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股份经济形式的企业单位有7760个,工业总产值达3281.03亿元,资产总计为5497.73亿元,分别占全国相应指标总量的1.5%、5.2%和6.1%。混合经济形式在我国的兴起,不仅在数量结构上使我国的所有制格局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更从制度属性上,提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活力,从长远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也将以其特有的制度优势取得更大的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一个极富活力的生长点。

最后,外资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截止到1996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总数累计达到28万多个,协议利用外商投资总额达4641.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1748.84亿美元。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的比重为11.8,工业、建筑业和商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外资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12.2%、0.8%和0.8%。虽然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外资经济的份额还不大,但在一些地区和产业,外资经济已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尤其是像深圳这样的开放较早的地区,外资经济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主体的经济形式了。

2.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公有制内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

虽然与改革初期相比,公有经济的比重,不管是资产总量,还是产出水平和投资规模,都有所下降,但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中主体地位并未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到1996年,工业总产值中有67.9%的产值是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建筑业产值中,国有和城镇集体经济的产值份额也占到67.8%;流通领域,国有和集体商业企业,仍是最主要的经营者,在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高达90.2%;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约88.4%仍是由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提供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到68.4%。

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国有经济仍居于主体地位。1996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一些重要的比例关系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有制经济内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的基本情况。不过,与以前相比,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虽未改变,却已经明显下降了。集体经济的增长又主要是由集体企业,尤其是乡村工业的快速增长所推动的。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更多地采用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形式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新特征不仅表现在数量结构方面,各种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其中,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最令人注目。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传统国有国营的企业形式,通过股份制改组、承包、租赁等方式,在没有改变其公有性质的前提下,逐步为多样化的企业组织形式所替代。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所有制形式之间的混合和交融,派生出一些在理论属性上带有过渡色彩的所有制形式,和更加多样化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企业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一方面使国有经济获得了适应市场机制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使公有和非公有经济之间形成了打破所有制界限的资产再配置空间,为市场体系的建立,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建立奠定了现实基础,对改善国有资产的配置格局,提高经济效率也极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是多层次的,不仅各种经济形式之间不断通过变革和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每种经济形式本身也在不断地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这种变革是我国市场化体制改革的制度基础,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不断改进,与市场经济的契合程度得以不断提高的。

4.不同地区间所有制结构的差异较大,一般地说,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在发展快的地区高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

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地区特征来看,在近几年来经济增长最富活力的发达省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快于经济落后的省区,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也相应地高一些,不少省区非国有经济的份额已超过国有经济。根据1996年的统计资料,我国各省区国有工业比重的分布格局如表2所示。从公有制经济内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相对比例看,国有经济大于集体经济的省区有14个,大都是中西部省区,国有经济小于集体经济比重的有16个省区,大都是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和沿海省区。所有制结构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是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客观的生产力背景相适应的,这也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市场化过程中一个必然的阶段。

5.所有制结构的产业和行业分布特征

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同经济形式在产业布局上的调整。其中,国有经济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构成了调整的主流。这种调整是通过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实现的。就工业领域而言,国有经济的分布是符合“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的原则的。在金融、铁路交通、邮电通讯、民航、军工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精尖技术领域,国有经济的垄断或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非国有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主要分布在一些竞争性的工业领域,以及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领域,这对补充国有经济、推动社会经济繁荣、增加就业渠道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三资企业”是由外资经济和一些混合所有制经济构成的,在工业领域中,其分布的主要行业有服装及皮革加工业、文教及体育用品加工业、电子及通讯设备织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织造业,其产值分别占这几个行业的48.5%、47.6%、61.5%和40.7%,对推动我国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国有经济在一些非竞争性重要产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保持控制力和主导地位的重要保证。在其他竞争性产业中,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共存,或其他经济成分占主体地位的局面,又保证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反过来也促使了国有经济在竞争中不断改革和提高。

三、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动趋势

1.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的重大突破,将推动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变化

党的十五大在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所有制问题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特别是对公有制内涵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有了一系列重要突破,这必将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关于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种定义扩展了公有制的外延,进一步肯定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总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一认识,突破了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会使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失去经济基础的传统观念。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报告明确肯定了股份制是国有企业资产组织的高级形式,并且指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理论认识方面的重大突破,一定程度上在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现实变革的推动下实现的,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变革的客观要求,也必将推动我国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向多元化、合理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可以想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强。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将会进一步多样化和市场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和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的公有制形式会在人们的反复摸索和实践中不断地涌现出来,我国近年来兴起的劳动者社会保障基金等社会财产组织形式,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发展趋势。其次,国有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将有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进行以公司制改组为核心的企业制度改革,整个国有经济也将因此而逐步实现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在这个结合过程中,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中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将减少,混合所有制形式将会大量增加,并逐步成为主流形式,与此同时,混合所有制自身的具体组织形式会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这种变革方向,是我国市场化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所决定的,这是焕发公有制经济活力,保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在新形势下确立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根本途径。可以预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个领域的改革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战场,是我国所有制结构变革的动力源泉。

3.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根据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步伐将加快

首先,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生产组织结构将发生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的变化。在短缺经济基本结束,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和企业两极分化的背景下,通过收购、兼并、破产及其他企业重组方式,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将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之间及其与大企业之间将形成新的分工合作关系。国有资本和部分实力较强的集体资本、外国资本以及一些扩张较快的私营资本的集中度将有所提高,相应的,非国有和非公有资本的中小企业中的份额将有所上升。

其次,随着国有经济总体布局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将大量分布在社会效益突出、高度自然垄断等非竞争性领域。在竞争性领域,也将主要集中在资本额大、技术要求高的大企业。由于采取了混合所有制形式,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的比重将有所下降,在控制力和竞争力上则可能增强。

各经济形式在生产的微观结构和产业布局上的进一步调整,将使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分工和布局更趋合理。在这个过程中,试图人为规定各种所有制的比例,既不明智,也不可能。

4.外资的战略性投资将会增加,在外资和民族资本之间将寻找新的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外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企业的投资将不断增大,其中全球性战略导向的大规模投资会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0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将达到3000亿美元以上。外商投资规模的增大和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力的加强,不仅会对我国所有制结构带来直接影响,还会通过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实力,占领甚至垄断我国部分产品市场,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在一定时期对某些民族工业形成威胁。总体上说,外资进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不让人家赚钱人家是不会来的,但对外资进入后的负效应也应有清醒认识,并使之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并最终提高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寻求外资经济与民族经济之间最佳的平衡点,将成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5.非国有经济将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多数具有自然垄断性,而且投资规模大、风险高、回收期长,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的战略地位,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由国有部门垄断供给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国家财力约束和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微观管理能力提高的情况下,非国有经济进入该领域,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近年来,非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已有所进展。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底,在我国独立核算的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资本金总额、企业资产总额和利税总额中,非国有经济的比例已分别占到31.4%,21.3%和29.1%。在电力领域,不少小的非公有形式的水电站、坑口电站也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电力的紧张局面。另外,我国正在尝试在大型基础设施中以BOT方式引进国外投资。这些举措,必然会对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的所有制结构带来相应的影响。可以预想,非国有经济在该领域的份额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有所扩大,但这一变化仍不足以动摇这一领域中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而且非国有经济的进入是以国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为前提的。

8、全国私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的产值占全国国民收入的有百分多少??

不知道你得用途

有报道称06年私营企业占GDP的65%。

我觉得06年以来的高铁建设和08奥运会,还有世博会这些大型的项目,加之国内的通胀压力,2011年估计会低一点吧。

9、国有经济 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 占GDP比重

民营企业占49%;三资占15%,剩下的是国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庇国有企业,讨好外国企业,限制民营企业。

原则:宁赠友邦,不与家奴。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私人的企业的比例是多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60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05年)结果显示,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国有企业数量占单位数的5.5%,集体企业占10.5%,私营企业占61.0%,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10.6%,股份有限公司占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3%,外商投资企业占2.4%。

现在国有企业数量占中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只能是比05年还低!

我们中国靠的是国有企业的垄断,当民营企业遇到国有企业的绝对霸权只能被迫退出,剩下了没有发展前景、没有技术革新的国有企业一守遮天。而民间资本则被挤压的只能去投资房地产,于是房价居高不下。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国有大型企业中,企业的改制面达到51.0%。其中,已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比例为13.5%,已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占28.6%,已改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占8.9%,正在进行改制的占20.7%,尚未改制的占28.3%。

从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的实践来看,由于各企业的内部条件、行业特征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推进公司制改革的程度也不同。存在四类情况:第一,有30.5%的企业选择的是整体改制。这类企业一般是自身的经营状况比较好,当地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和政策能跟上,具备了整体改制的必要条件。第二,有31.7%的企业正在推进整体改制。这类企业还包括已经完成了局部改制后,又进行二次整体改制的企业。第三,有15.8%的企业选择是已完成局部改制。这类企业通常是不具备整体改制的条件,但拥有一定量的优良资产或有效资源,将这部分资源单独拿出来进行重组整合,成立新的公司制企业,剩余的无效资产、债务、富裕的人员留在存续公司。第四,还有17.1%的企业目前正在推进局部改制。

以上统计显示,国有大型企业尚未进行改制的比例仍有近一半,下一步推进国有大型企业改制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而艰巨。国有大型企业采取局部改制是受当时改制条件所限而不得已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外部配套环境的改善,下一步应大力推进整体改制。

不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才是。

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外贸出口企业,有统计报告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大的将是占中国企业总数23%的出口型企业

伊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报销比例大体为70%左右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见得,机会大不大取决于企业管理者会不会用人。

私企有的还不如国企,有的私企老板不但任人唯亲,而且不懂经营……

而且私企比国企更缺乏监督。

总的来说,想要安逸的生活就去国企,学会了迎合上司机会还是很多的。

在私企一开始靠能力站稳脚跟,爬到一定层级你就得学会跟老板处好关系。

机会其实都差不多,看你会不会“做人”……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

|

2020年中国500强企业分析报告:发展迈上新高度 国民共进开新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文章来源:国资小新  发布时间:2020-09-28

9月28日,在郑州召开的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公布了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该榜单是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以2019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经专家委员会审定后发布的。据悉,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19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总体来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我国大企业,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主动推动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动能,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在做大方面站上历史新高度,在做强做优方面继续迈出坚实步伐。

在此过程中,各类所有制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特别是广大国有企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做出了突出贡献,以高质量发展态势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肩负重要历史使命的中国大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前所未有。

不过,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看来,我国大企业发展也有许多有利条件,“要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困难中寻求突破;要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知难而上,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做好统筹规划,深耕国内市场,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为‘十三五’画上圆满句号,为‘十四五’创造良好开端。”

《国资报告》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编制的《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中获悉,2020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入围门槛连续18年提高,企业规模、营收站上历史新起点;二是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改善;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企与民企比例更加均衡;四是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占比提升;五是区域分布更加均衡,东部企业盈利能力更强;六是研发强度达到历史最高,国企仍是研发主力;七是国际化水平有所提升,世界级企业加速涌现;八是并购重组持续活跃,国企是并购关键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例,入围门槛已连续18年提高,2020年的入围门槛已经提升至359.61亿元。“十三五”以来累计提升了116亿元,增幅明显。2002年首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时,企业入围门槛年营业收入只有20亿元。

2020中国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86.0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92万亿元,大致相当于2019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99.09万亿元的86.81%。增加值大约为25.23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约1/4,充分说明中国企业500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17家,净增23家,“十三五”以来净增数量连续增加,千亿俱乐部整体上呈现出加速扩容态势——2002年只有10家。有8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以中国500强为代表的中国大企业在规模上站上了历史新起点。

与国际相比呢?则要参照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2020年,不计算台湾地区的企业,中国大陆有124家企业上榜,上榜数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20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总额55705.76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下文简称净利润)38924.14亿元,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比上年500强增长20.02%、10.20%。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中国企业500强净利润增速高于“十二五”并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利润率为1.25%,与上年相比小幅提高了0.07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为4.53%,比上年小幅提高了0.06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9.52%,比上年下降了0.13个百分点。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7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亏损企业数量比上年减少10家。合计亏损额为243.19亿元,与上年的665.20亿元相比大幅减少。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企业为171家,比上年的181家减少了10家,也就是说,有更多企业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2020中国企业500强的资产负债率为83.89%,与上年500强相比,下降了0.83个百分点,首次实现连续三连降。

几年来,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携手共进、互利共赢。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为265家,民营企业为235家,均与上年500强持平,占比分别为53%、47%。其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在经过多年的持续增长后,“十三五”以来趋于稳定。

不过,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在收入、资产等主要指标上,依旧占据突出地位:营收占比为68.89%;净利润占比为64.51%;资产占比更是达到了82.97%。表明国有企业在规模体量上,总体上仍领先于民营企业,但民企也正在迎头赶上。

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的综合税负率为6.11%,比民营企业的4.04%高出2.07个百分点。在国企内部,中央企业的综合税负率为6.53%,地方国有企业的综合税负率为5.46%。这充分表明,央企的综合税负率要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顶梁柱。

不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综合税负率都较上年有所下降,充分说明了减税降负政策正在惠及更多经济体。

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行业占比是衡量国家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十三五”以来,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入围企业的数量虽有所波动,基本上都接近于50%,其中不少是传统制造业。在美国500强中,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占比在36%以下,服务业企业数量占比则在55%左右,这显示出中国大企业的门类结构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不过,这一构成正在发生变化。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制造业企业238家,服务业企业181家,其他行业企业81家;制造业企业较上年减少了6家,同时先进制造业增加了6家,先进服务业企业增加了8家。同时,服务业在绝大多数指标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

进一步细分来看,不同行业之间在收入增速、利润增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金融企业盈利水平仍然明显高于非金融企业,但二者之间盈利水平差距有所缩小。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39家金融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14.39%、11.69%,明显高于非金融企业的2.84%、8.20%。但2018年以来,非金融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都呈现出逐年稳定提升趋势;而金融企业则总体上呈波动下降态势,二者之间差距不断缩小。由此可见,之前大家担忧的脱实向虚趋势正在逐步扭转。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西藏、海南没有企业入围,其他内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企业入围。总体上看,各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更趋分散化,头部区域与尾部区域之间差异有所缩小。东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持续减少,西部地区入围企业连续增加,中部地区增加1家,东北地区减少1家。

入围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是北京,有97家,比上年减少3家;第二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40家以上的省级区域),包括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共有192家企业入围,比上年500强减少了7家;第三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10-39家的省级区域),包括上海、河北、四川、重庆、福建、安徽、河北,共有121家企业入围,比上年500强增加了6家。

东部地区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人均净利润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东部地区的收入利润率为4.93%,分别比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3.40个百分点、2.29个百分点和2.3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净资产利润率为9.79%,分别比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2.81个百分点、2.76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人均净利润为13.07万元,分别比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9.82万元、5.09万元和9.25万元。这表明,尽管东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企业发展质量水平仍然遥遥领先。

受国内外大形势变化的影响,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的冲击,中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增加态势,研发强度提升到1.61%,为历史最高值水平,超过半数企业的研发强度同比都有所提升。研发投入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幅为10.12%;企均研发投入为24.9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8.85%。

其中,制造业研发强度明显高于服务业,二者差距呈扩大趋势。2020中国企业500强231家制造业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18%,近三年来持续提升;126家服务业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01%,下降0.04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仍是研发投入主要力量。研发投入总量上看,205家民营企业共投入研发费用4917.02亿元,低于226家国有企业的5837.04亿元;民营企业的企均研发投入为23.99亿元,也低于国有企业企均的25.83亿元。在国有企业内部,非金融央企的研发投入力度最大,明显高于地方国企和金融央企,且近年来总体上呈现出波动向上的积极态势。

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研发强度、人均研发费用、企均研发费用三项指标的行业排名中,继续高居首位。广东省企业在区域研发强度排名中继续位居榜首,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

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49家企业申报了海外收入、海外资产与海外人员数据,海外资产为16.34万亿元,占当年企业资产总额的12.28%;实现海外收入7.54万亿元,占当年企业营业收入的14.85%;拥有海外员工125.12万人,占当年企业员工总数的6.35%。249家企业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1.16%,比上年500强提升了0.41个百分点,其中海外资产占比反而同比下降了0.26个百分点。

2020世界企业500强中国内地企业涉及到29个行业。在这29个行业中,中国企业有32家进入行业前三。尤其是在商业银行、金属产品、工程与建筑、房地产4个行业,中国企业囊括了行业前三;炼油行业的前两位也都是中国企业,说明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大企业正在加速崛起。

分析表明,营收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国际化。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249家国际化经营企业的企均营业收入为2039.50亿元,远高于非国际化经营企业的1403.83亿元。

但令人意外的是,国际化经营似乎并未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带来正面影响——249家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其收入利润率为2.86%,比非国际化企业的6.93%低4.07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7.18%,比非国际化企业的11.82%低4.64个百分点。

249家国际化经营企业中,161家国有企业的跨国指数为11.27%,高于88家民营企业的10.45%。显然,在“走出去”国家战略的落实上,国有企业明显走在前列,发挥了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过去一年来,有167家500强企业实施了并购重组,共完成了1072次并购重组;尽管发起并购重组的企业数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但实际完成的并购重组次数比上年多了72次。

整体来看,“十三五”参与并购企业数、并购重组活动次数、企业平均并购次数较“十二五”明显提升,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并购重组活动正在变得更加活跃。

实施并购的中国500强企业中,有104家国企,共实施567次并购重组,并购参与率为39.25%,远高于民营企业的26.81%。无论是从参与数量还是完成次数看,国有企业都是并购重组的关键力量。在国有企业中,地方国企参与并购重组的积极性高于中央企业。

总体上看,并购参与企业在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资产总额、归母净资产、研发费用、人员数量的增长上,都快于无并购行为企业;也就是说,并购重组活动的实施,对企业更好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尽管中国大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在产业分布、发展质量、创新能力上仍有较大差距。

比如,从今年世界500强榜单看,尽管中国上榜企业数量排在第一,但是营收总额比美国企业还差了1.5万亿美元;美国上榜公司的平均收入利润率是8.61%,而我国上榜公司的平均收入利润率是5.33%。

再比如,我国上榜企业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的优势明显,在全球价值链高端占据核心地位。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主导权、关键核心技术、行业话语权、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大企业在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多利润、做强能力等方面仍然需要坚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谦虚谨慎学习,持续不懈奋斗。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世界各国带来重大冲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全球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急剧增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大企业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挑战长期存在。

王忠禹表示,今年大会的主题定为“育新机、开新局:变革中的大企业发展”,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分析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强化使命担当,坚持创新变革,顺应新一代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努力培育新优势,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对于大企业未来的发展,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大企业要知难而上,主动担当作为。他说,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清楚地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率较高,市场回旋余地大;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政策稳定性强,十四亿人口消费潜力巨大,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空间巨大。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越是紧要关头,越要有担当;越是危机时刻,越要有作为。

二是大企业要强化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基础能力。王忠禹表示,目前我们在许多产品的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方面都存在制约产业跃升的核心技术短板,大企业必须要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下苦功、拼全力,努力攻破“卡脖子”环节,促进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

三是大企业要发挥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王忠禹表示,我国产业基础总体坚实,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在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部分领域的产业链存在“断链”隐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我国大企业责无旁贷,要发挥“以大带小”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性格局,推动全产业链贯通,要坚持上下游互惠协作,提升产业链延展性,提升参与和构筑全球供应链的主动权。

四是大企业要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业务模式转型。王忠禹提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据将成为重要资产,产品会被场景替代,行业可以被产业生态覆盖,希望广大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深入推进适应时代要求的业务转型。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论坛讲话时提到,国务院国资委将扎实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让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更活,让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优,让国企民企合作空间更大,促进大中小企业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特别是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撰稿:国资报告 刘青山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 高蕊)

【责任编辑:伍全】

央企 VS 民企 —— 谁在主导"中国创造" - 知乎

据经济日报报道,截至2017年9月底,我国在册私营企业2607.29万户,注册资本165.38万亿元,分别占企业总量的89.7%和60.3%。

民企,数量众多,以中小微特企业为代表,占国家经济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国企,多是大型、重型、巨型企业,体量庞大,以直属国资委的98家中央企业为代表。

,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占据全国企业数量的99%,约7000余万户中小微企业对我国的GDP贡献达到60%以上。而98家央企创造的营收对全国GDP的贡献比例达到了32%。截止2017年,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已经占中国就业岗位的80%,而央企职工人数1240余万人,约占全国就业岗位的1.6%。

,2016年,全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5676.7亿元,其中央企投入R&D经费高达4000亿元,约占全国的25.5%。在十二届政协五次会上,李彦宏引用政府工作报告数据,全国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总比例大概是2.5%左右,央企的研发费用收入占比只有百分之一点几,而民企像百度这样的企业,研发费用差不多占总收入比重在15%左右。

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国企在创新方面的意愿明显低于民企。2016年国有企业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76%,而民营企业的研发支出为2.37%。民营企业平均研发支出是国有企业的三倍。

2012年至2016年全国累积有效专利322余万项,其中央企累积有效专利42万余项,所占比例约为14.9%,而民营企业单就发明专利的持有量占比达到了65%。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民营中小企业完成的。

可以看出,央企的创新集中于大工程和大科学领域,以国家需求为主要导向,研仿和赶超是首要任务;民企的创新集中在新经济和新产品领域,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原创和扩张是本质特征。

许多“中小微特”民企已经或正在成长为世界巨头,庞大的阿里巴巴帝国是从不到20人的团队,不断通过技术、理念的创新发展成为互联网产业的巨擘。在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技术、新经济领域,在央企忽视或迟疑的时候,民营企业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例如腾讯、比亚迪、大疆、华为等,无一不是杰出的代表。

总而言之,以“巨大国重”为特征的央企们是GDP大户,在行业内和国民经济领域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而以“中小微特”为特征的民企们更趋于成为新市场和新经济的创新主体。

必须承认,民营企业虽然数量和经济总量巨大,在创新引领中也起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但由于行业分割很细、行业竞争激烈,民营企业之间的联合较困难,往往造成"人"多而"势"不众,加上监管部门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的行业存在顶层管控,民营企业的成长扩张也往往面临一些体制的天花板。

但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势必会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发展可考虑与国有企业相配套、相协同。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中小微特"们与"巨大国重"联合起来,共同助力行业发展与国家进步。

这也是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原始创新是一种个人因素很强的行为,常常是1%的头脑做出99%的贡献,因而偏爱“小而美”的特色土壤。但创新成果的成长需要技术、市场、融资、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这往往是“中小微特”们所缺乏的。

本文由星云财经网发布,不代表星云财经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